64歲曹先生,攝護腺肥大服藥多年,最近頻尿嚴重幾乎每小時1次,但每次尿量不到100cc,半夜要起來5、6次,檢查發現尿流緩慢且間斷,尿流速僅每秒4cc(正常尿流速度每秒25cc以上),但膀胱餘尿480cc(正常排尿後的膀胱餘尿應少於50cc),已是尿滯留狀態。
還有一名75歲蕭先生,患有攝護腺肥大,近期頻尿嚴重到須穿尿布,檢查發現尿流更慢,且膀胱餘尿高達514cc,勉強再去尿一次,膀胱餘尿仍有289cc,美國生產這是尿滯留造成的滿溢性尿失禁。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表示,以上2例主訴都是嚴重頻尿,並不自知是尿滯留,檢查除了尿流速不佳,最大特徵在膀胱餘尿很多,正常膀胱容量約400cc,排尿後的膀胱餘尿應少於50cc,膀胱餘尿超過400cc就是尿滯留狀態。
攝護腺肥大會讓餘尿變多?洪峻澤說,攝護腺肥大是造成老年男性排尿功能變差之主因,早期僅是排尿變細變慢,膀胱餘尿不多,表示膀胱尚能克服攝護腺的阻力;膀胱餘尿增加是膀胱排尿功能的末期指標,當膀胱餘尿變多,表示膀胱已經不勝負荷,超過400cc已是尿滯留,須立即導尿。
尿滯留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者會自覺解不出尿,膀胱漲痛難耐到須掛急診;慢性尿滯留者常不自知,反而是非常頻尿,但尿不乾淨的感覺,診斷要靠病史、膀胱觸診及膀胱超音波掃描,確認餘尿程度。長期的慢性尿滯留易引起泌尿道感染,膀胱、腎臟功能也會造成損害。
治療方面,當確認有尿滯留時,會先導尿並留置尿管,單次導尿是不夠的;接著找出致病原因治療。攝護腺肥大是造成尿滯留最常見的原因,當攝護腺肥大進展到尿滯留,藥物療效已經不足,大多需手術治療。
除了攝護腺肥大外,洪峻澤也提到,尿道結石、尿道狹窄、長期臥床及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成分的藥物,都是造成尿滯留的原因,必須針對原因治療。慢性尿滯留倘病期太久已造成膀胱受損,即使手術解除其病因,術後仍可能排尿不順,須長期輔助間歇導尿。
洪峻澤提醒,倘出現膀胱脹痛排不出尿、極端頻尿又尿不多,要高度懷疑尿滯留的可能。由於餘尿增多及慢性尿滯留患者本人是無法自覺的,照顧者須更加警覺,當短期內出現頻尿、尿量少,甚至要穿尿布,應儘早就醫,並詳細告知病史及使用藥物以助鑑別診斷。慢性尿滯留因病程長久,對膀胱及腎的傷害反而更大,應儘早治療,不可不慎。
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坐飛機會對胎兒有影響嗎?
懷孕媽咪坐飛機只對「懷孕早期」的胎兒跟「懷孕晚期」的胎兒有影響,「懷孕中期」坐飛機對胎兒沒有影響。
一般來說,懷孕媽咪是可以乘坐飛機的,但是,懷孕28周以後,懷孕媽咪搭乘飛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飛機在高空時,機艙內外會產生一定氣壓差,對懷孕超過28周的媽咪來說,由於此時子宮內羊水較多、子宮張力較大,氣壓差易引起早破水、發生早產,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胎盤早剝,危及大人和孩子的生命。
另外,飛機上沒有專業的醫生,醫療設備美國月子等也遠不如正規醫院,萬一在飛機上早產,媽咪和嬰兒很難受到專業的護理,容易發生美國生產無法預期的意外。
懷孕早期搭飛機:
懷孕早期(頭3個月),是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最重的時期,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容易發生流產。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
懷孕中期搭飛機:
懷孕媽咪在「懷孕中期」坐飛機出行風險相對最小。因此時期的媽咪身體情況相對處於穩定。在這個階段,大多數懷孕媽咪孕吐的症狀已經消失,流產和早產的風險也較其他孕周要低。所以,一般認為在這個時期的懷孕媽咪乘坐飛機出行的風險相對是最小的。
懷孕晚期搭飛機:
懷孕晚期(後3個月),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易導致血栓形成。懷孕晚期或合併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糖尿病等,危及媽咪自己和胎兒的生命。
提醒您,如果想在懷孕早期和懷孕晚期搭乘飛機出行,最好先徵求婦產科醫生的意見,由專科醫生根據媽咪個人的身體情況做出具體的風險評估後再作決定。而對於懷疑36周以上的媽咪,為安全起見,最好是不要坐飛機。